这次来塔吉克斯坦,主要是为了讨论上次工作留下的一些事情,本来是个小事情,自己却觉得还是有必要反省一下,就单独写一篇短点的博文。

【事情缘由】
照理说一个非常简单的试验,来的两位监理专业水平一般,人也不错,试验完全是在轻松和愉快的气氛下开展,后续的试验报告,大概只用了一个晚上加第二天两小时,就全部完成并提交(同时还在写发电机试验报告)。
但事情的诡异之处在于,短短三四个小时后,我收到了一封长长的英文邮件,是监理公司另一位瑞士洛桑的专家发过来的,邮件对试验过程和结果提出了质疑。当时我就奇怪,怎么还有一位不来现场、待在暗处的监理?这就像一场重要的操作考试,你跟两位监考老师谈笑风生,边操作边答题,最后老师满意的看了答卷后你离开,等你回到宿舍,突然一个电话打过来,考场居然还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那边还有一位考官,直接告诉你,考试不合格...
邮件是这样开始的:
我拿到报告的时间很短,只是简单的看了下报告,我发现你的两个基本面积数据弄错了。
然后....监理居然用了好几页的篇幅,写出了整个计算过程和各种绘图,最后得出结论--试验不合规,根据监理算出的结果,现场设备也不合格。
而个人觉得不管这封邮件的开头,那句我没有时间,所以简单的看了下报告;和后面好几页篇幅的计算纠偏,明显是矛盾的,有些炫技的嫌疑。另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觉得我开始的几个基础数据弄错,应该邮件提出一起核实这些数据,这才是正常的做法,而非按照他认为正确的数据写上好几页文字。
自己在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别宾馆的床上读完邮件,立刻跳了起来,打开电脑检查基础数据来源,啼笑皆非的是,却是监理数据用错了,因为他查询的一个报告上,用到的两个数据标反了。
再三核实确认后,自己写了一封委婉的“道歉”邮件:由于你没来现场,而我们并没有及时把现场一手的资料和情况反映给你,导致你错误的引用了数据,非常抱歉。
后续几封邮件,监理继续提出对试验测试条件的质疑,因为现场有些条件不能满足,我们采用了变通的方式,这基本是国外项目中监理审查的大忌,只要有变通,就很难说服他们。
后续我们通过模拟计算、现场校核、厂家提供资料各种方式,一次次的解答和补充试验材料、数据,最后估计监理也没什么好的理由反驳了,只好给出一个综合结论:Nevertheless(无论如何和Anyway的装x用法,附加有“综上所述”的意思),试验条件没有严格按照IEC规程,试验结果不能接受。
于是我们再次前往塔吉克斯坦的现场,就成为必要了。
现场交流
但让我吃惊的是,我们到了现场,见到了这位监理专家,并不是特别古板或僵化的人,而是一位挺不错的中年人(或者稍稍年纪大点的中年人),这就跟报告里的那种略带死板和傲娇的语气形成了反差。
我们跟监理一起讨论所有的意见,以及对当前条件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后续工作进行了讨论,不过有两个细节让我有些吃惊。当时我拿出的IEC规范的纸质版,监理认为版本过时了,而我确认这已经是最新的版本,于是监理在电脑里找了半天,结果发现跟我的版本相同。另外,我阐述了IEC规程中的一段比较关键的文字内容,监理却表示不可能和不知情,然后我展示给他看了那段原话。
这两个细节让我了解到,对方是一位水力专家,但并不是IEC规范的专家;这跟我在其他许多工程上遇到的恰好相反,其他国家大部分的监理和专家,只会死咬IEC规程规定,实际上技术却一知半解,导致我们工作开展困难。与其碰到那种,我宁愿遇到的是精通技术知识的专家,至少我们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和提高,甚至结下友谊。
个人反思
最终交流结果还算乐观,虽然后续还有些工作要做。但这次试验的遭遇和交流的过程,却给自己一些提醒。
- 第一,不能根据一个人的邮件来评估一个人的性格或交往方式,或者说很多误会和误解也是因距离产生。虽然我们一直低姿态在邮件里交流,最终彼此语气也比较友善,但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却把一大堆人折腾的够呛。
- 第二,遇到外方专家或专业人士,应该通过沟通交流,搞清楚他们是技术实战型还是学究条款型。前者可以多沟通,必要时可以一起商议解决方案;而对后者,最好的方式是用死板来对待死板,不用沟通太多,严格遵守那些死板哪怕并无意义的步骤。
- 第三,这次去的水电建设单位,也许是南方人的缘故,现场对待厂家和我们测试人员,并没把我们当外人,确切的说,非常周到和真心;这样我们也毫无疑问把他们的事情当做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来处理。
我见过国外一些中国建设单位,我们去测试、检验设备性能时,基本没人理会,食宿也比他们自己的差一大截,遇到问题时建设方只会推给设备厂商,反正一切事情跟他们建设方无关。这时自己的感受就是,赶紧做完事走人,一分钟都不想多待,虽然设备检验不过关是厂家设备的问题,但作为建设方,如果水电工程移交不出去或者不能按时移交,建设方和厂家都会有巨大的损失。
这有关企业文化,也有关企业的管理者认知,我们经常短时间在各个国家的水电工程项目穿梭,这种对比尤其强烈,总体而言,当然是那些对设备厂家和供应商好的建设方,工程项目会更加顺利,运气和盈利都会好的多。
这同样也告诉自己,用心对待他人,总没有坏处,甚至能收获惊喜。自己在北京呆的时间不多,来北京的朋友、老师或旧识,自己总是过分热情般的接待,因为自己愿意播种运气,而非逃避或倦怠这种机会。
其他
考虑到这篇枯燥的文字博客,应该没多少人看,所以在结尾的地方,写点最近自己的感怀。
这些年在工作上,许多人都能看到,一个年轻小伙子积极上进的不懈努力,但自己能感受到的,更多是孤单和无助。但人生总是这样,得有些目标,但人生不只是一两个狭隘的目标。
个人在科研上能力一般,优点在于学习新知识、理性的管理人员和资源,踏实的推进事情实施。从这个角度而言,现在对自己而言,并非最坏的时刻,怨妇的心态的确不应该、也从未成为我心灵的主旋律。
而对于工作同事的关系,自己仍然倔强的坚持自己的信条:按照职位来处理工作,但按照素质和水平来交往与相处。
想起早上看到的那句话:
你可以砍掉所有的花,但你不能阻挡春天的来临。 -聂鲁达

共勉。
文章评论
你并不孤独,我也一直在坚守自己:https://mp.weixin.qq.com/s/yOHhIEeckc9d1pW4Vd6U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