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己日本之行最想写的,是这一篇文章,因为这次日本行给了自己极大的感触,相比起泰国马来,西非北非,甚至欧洲,都不会让自己如此惊讶,真的非常奇怪。
之前在国内受到的教育,不管是日本过去的侵略历史,还是日本国民极端的性格和片子,日本在我心中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扭曲而模糊的模样,我甚至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和民族,但这次等你过去,就发现他们如同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们一样,房子、生活、购物、宗教,每一样都摆在你面前,和你过去看到和经历过的任何一个国家,没什么不同,却处处有些异样。
首先,在日本几乎所有能遇见的人,素质很高,这让我完全无法接受,以前只知道日本人讲礼貌,但与在日本呆了很多年的朋友聊天,谈到日本基本没有小偷,还有我们在路上看到所有的人都在谦让对方,饭馆门口所有人都排队等着进去-哪怕里面有空位,扶手电梯的一侧永远留给急行的人,所有的汽车一定会在路口缓行或停车等行人,等等等等。有些行为我在欧洲见过,但这种严格的规范遵守,让我无法接受,因为这些所谓的道理或规则,都是我们学过的、和我们应当的理想样子,但如果在一个社会里完全贯彻和遵守,对自己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了。
但这一切就在眼前,就在自己看到的每一个角落,所以自己其实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反向验证或者说想推翻这些看到的东西,试图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游客看不到的地方,来感受他们的真实的性格和行为。我甚至希望自己看到的都是偏见和表面,希望能找回过去自己脑海中甚至是大多数中国人脑海中日本人的那种形象。
清晨,我们在路边小馆吃早饭,一位完全不会外语的老人,忙碌的做着面、炸着面食,地方很小,让我仿佛想起老家的早餐铺。
做的东西很普通,却很精致;环境一般,却很干净,最让人无法忘怀的是老人那种安详、以及对做出食品的自信。
我们每天坐着地铁到处跑,处处是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但一切都非常有序。
在秋叶原地铁站外的电器店,面对着密集的电器和宣传单,我几乎有些眩晕,但同样,购物体验上,只要跟人打交道的场景,就变得无比愉悦。
哪怕是浅草寺外人山人海的参道,居然也没有觉得烦躁,原来我们并不是怕人多,而是害怕混乱与无序。
当然,我也赞同日本朋友的评价,日本人的礼貌和规则,是不是有些过分了,例如电梯口服务员90度鞠躬等我们关门,害得我们都不好意思开着电梯门等要进来的人太久。在购物商场的餐厅,几乎所有的日本女孩吃饭都很拘谨,小心翼翼的,相反看到豪放的或伸展型的男男女女,通常是我国人了。
请原谅我的照相偷拍技术,那位女孩全身几乎是紧缩着全身的吃完午餐,每次吃东西都小心翼翼的拿起某个小碗,吃完再小心翼翼的把空碗放回原来的位置。
但也有一个有趣的消息,日本男人据说下班回家太早,会被老婆看不起,觉得老公没有社交生活,所以通常他们下班后,会去居酒屋跟同事边喝酒边聊,在居酒屋里,我第一次看到大声喧哗的日本男女,以及喝的面色赤红仿佛一直在发领导牢骚的职业男人。我当时甚至有些得意,哦,原来日本人也不是那么彬彬有礼的--但这样的时刻的确太少太少。
在赤坂亭住宿时,看到路边有种漂亮女孩在招揽生意,但几乎不搭理中国人,同学告诉我,他们是所谓的陪聊女孩,五十或一百人民币,陪聊几个小时,你自己的酒水免费,不管你说啥,感情失败或者遇人不淑,女孩也是情真意切,洗耳恭听,但万一你讲到兴起,或者悲情涌来,想碰个杯啥的,女孩的酒水就要你付钱了。我想,难怪他们不搭理中国人,这对中国人而言,完全是日语口语考试前夜的突击练习啊。不过自己甚至仿佛有些得意,原来日本人工作生活也不是这么顺心,也需要去倾诉和排解压力,终于能看到礼貌之外的东西了。
但随处可见的日本传统文化点滴,让来自五千年文明国度的自己汗颜。
不管是随处可见的和服。
还是随处可见的穿在身上的和服。
各式古风建筑,却是寻常百姓的去处,而不是国内许多精心包装的古典会所。
随处可见的中国人喜欢抢购的各种药妆或药物。
随处可见的中国人喜欢抢购的各种电器和生活用品。
有保护女性的车厢。
有爱护小狗小猫的雕塑,这是那个地铁站口有名的忠犬八公雕像。
总体而言,感觉日本大多数人整个人是紧绷或者自我限制的很死的。让我想起了那句话,美国人是体制框架稳固,每个人最大可能的伸展却能保证框架稳定;中国人是框架一般,但就只能限制每个人在一定范围内来保证框架的稳定。而日本人,怎么说了,却是制度框架稳定,个人也用严格的道德和纪律来限制自己,所以会导致这样一个奇怪的文化出现。
但一个民族要想进步,总得去了解对手,有人说,中国近十几年大众对日本的了解,不如六十年前《菊与刀》的美国作者,甚至不如解放前的戴季陶和周作人等人。
身边的人和事,我看到过的朋友也好、领导也好,太多不了解其他人的心理和作为,因为缺乏沟通和交流,最终无知且自负的做着事情,既伤害了许多其他人,又贻笑了自己。唏嘘之余,仍然会想起我们对待日本的态度,甚至是我们好像必须表现的态度。
最后,以那段自己曾经很触动的话作为结尾。后来我读到一段话,出自《日本人的战争记忆》的美版编辑,他说……有着足够道德良知的个体,是怎么样和为什么全都落到集体性的狂热和盲从之中。每个民族或国家的人,不妨都这样问问自己。”这时候我才明白,南京大屠杀和我的关系并不仅仅在于我可能成为受害者。实际上我也可能成为加害者。“狂热和盲从”距我并不遥远,只是还没有一个机制去强化它,再将它释放。所以我想,如果要防备南京大屠杀的惨剧重来一次,比警惕一个族群重要的,可能是警惕那种孕育、激发再彻底释放人心之恶的机制。
文章评论
日本就是太压抑,所以有很多hentai文化。据说很多日本人跑到中国乐不思蜀,也是为了摆脱无处不在的压抑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