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这座古城跟国内其他几座古城或古镇不同,去凤凰想寻找沈从文笔下翠翠生活的湘西风情,但那种风情,更多的是体现在当地那些人和她们质朴的生活上,也就很容易被商业的气氛所冲淡,甚至烟消云散,只留下吊脚楼和古镇的外表。乌镇除却矛盾故居,还有些本地居民在生活,相对好些,但只适合去看看过去的样子。丽江就完全沦为艳俗的代表了,纺织巾、手拍鼓、酒吧、咖啡厅,还有全国各处都一样的纪念品,甚至感觉它作为伪“文艺”的源头,将这种恶俗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
但平遥却可以看到古代社会的文化,不管是县衙、道观还是钱庄、镖局,都是明清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县城的缩影,他们让我们看到那些只在书中描写的社会习俗和文化历史,从这个角度而言,也许它并不如其他几个古镇般吸引人,却是有内涵的,而且这些内涵并不依附于故去的人,所以哪怕时世更替,仍然会找到古代社会阶级、建制和风俗的影子。
当然,除去需要自己辨识的文化,满眼映入的仍然是商业的气息。例如遍布全城的客栈,算是造福了当地人。
永泰长客栈
仙达客栈
金祺轩客栈
和义昌客栈
平遥会馆,算是当地最有名的客栈之一,本来从携程上预定的是这个,结果一个小时后短信告知,预定失败了。
当然,坐拥千万家产的本地住户,我们接触到的,却是谦恭有礼,车接车送,完全没有暴发户的派头。我们居住的百常宏客栈,临走时因为错过了接送车时间,中年男主人亲自开着他的卖个疼,送我们一家到城门,完全没有老板的架势。而携程上大部分客栈的点评,都有类似的情景。我想这是在WEB2.0的网络时代(现在也许是3.0了),大家都重视用户评价和体验的缘故,相比起丽江古城里那些招数用尽,只为赶走租户的人家(据说违约率到了80%),这里倒是难得和谐。
咖啡馆和酒吧很多,但个人的感觉,每一处所谓的文艺气息,都仿佛一样,有种说不出的异样。这是旧爱咖啡馆,仿佛适合中年男人,但个人却完全无感。
这是另一个。
常见的酒吧宣传伎俩。
迟迟咖啡馆,但Shrew不是悍妇的意思么?
再来看吃的,平遥作为山西城市,照理说小吃应该不错,但实际上,两天的时间,在这里的吃饭却几乎成为最大的问题。首先是城内各处的特色小吃,不对,应该叫完全没有特色的小吃。
例如这个。
这个(其实单纯从酸奶的角度来说还算不错)。
还有这个(板栗和烧烤)。
给人的感觉是有些脏乱,下不去口。当然,平遥本地的特产,有冠云牛肉、食醋和山西小吃,城里甚至还有一座牛肉博物馆,介绍平遥冠云牛肉的制作工艺。
买了一点点(五十块钱),直接吃味道还不错,但后来带回家的部分,毕竟是熟食,炒菜的话就差很多。
平遥小吃,全家去吃了一顿,不贵,但味道实在是不敢恭维,可能是景点的缘故,品质也跟全国各处景点饭馆的味道水准完全一致。
哪怕是刀削面这种工艺要求不高的快餐,都做出了自己这些年吃过的倒数排行的水准。
卖醋的地方很多,大多放了几个罐子在循环流啊流,闻了闻,没买。
平遥108种特色小吃,饺子也算,人家东北人没意见?
纪念品,不得不提的就是这个各大古城风靡的手工纺织品,打着全手工织造的口号,门口一位小妹每天就这样劳作的,让喜欢手工艺品的自己,记得在丽江花了100块买了条。结果回来被被人一语点破梦中人,人家那只是表演,一个月都织不了一条,至于店里卖的,对不起,都是批发进货的。让狼狈的我这次赶紧照了张相片,以纪念自己的愚笨。
不知道这些全国到处都有的,还算不算特色工艺品。
同样的袋子,左边印的是无锡特产,右边印的是平遥特产。问老板,答曰左边的是库存,右边是修改版。
想过皇帝瘾,只需10块钱。
城隍庙中心的水池,扔满了铜币,扔到中间会带来好运。
好运不贵,10块钱5次机会。
唱歌的也有。有些在酒吧里,有些在路边。但收钱的那位,能敬业些么,全程都在看手机。
上次看到纳西的字眼,记得是在丽江。
当然,平遥其实还是有些不错的店铺,有些不错的风景,否则自己也不会还想再见,自己也希望用些美好的来结束自己的平遥回忆。如城隍庙里的小辣椒,长势喜人。
文庙里照壁的图案,让人惊艳。
从阁楼的孔中看去,那依稀的仍然是历史。自己的感受,同样是一孔之见,姑妄言之。
对了,值得一提的是,城门外的疯狂小兔披萨店,外面看一般,进去感觉也一般,披萨味道却是极好,也算是两天来第一次大块朵颐,满意的填饱肚子,为后续近8个小时的驾车返程积攒了能量。
今年年初的旅行计划,一次香港,一次平遥,算是完成的不错,继续珍惜看似普通对许多人而言却来之不易的幸福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