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买过一个意式咖啡机,才200多块,据说也能提供5bar的压力,配上台湾产的手摇磨豆机,娟在边上磨着豆子,我鼓弄着咖啡,温馨之余,却也觉得太过麻烦。而且时间久了,这个高压力的优点,反而成为了隐患,总担心这种三无产品是否会带来危险,而玩赏咖啡的闲心也慢慢消散,导致那台咖啡机最终废弃。(大抵就是下面这个的无牌山寨版)
后来试过瑞士金Swiss Gold,据说是办公室最合适使用的咖啡器具。24K镀黄金的高密滤网,不会象滤纸和滤布那样吸收咖啡的油脂及胶质,也不会和果酸产生化学反应影响原味,能够完美保持咖啡粉的香气。在清晨的办公室,五分钟的时间,舀上两勺咖啡粉,等着它慢慢滴滤完成,再添上黄糖和奶油球,还算不错。但虽没有在家用意式泵压咖啡机的繁琐,仍觉得节奏太慢,而且还要磨豆和清洗滤网。实际上,作为滴滤型咖啡,几乎难有馥郁的香气和浓厚的cream,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于是还是搁置。
在寻找速溶或近似速溶咖啡的过程中,试过星巴克的VIA免煮咖啡(纪念我人生的第一次海淘),作为星巴克咖啡馆主推速的溶产品,冲泡出来有些接近咖啡馆的味道,苦味偏重,但仍然不会有油脂和泡沫,只算是口味接近,口感全无,6块钱一条的售价,作为速溶咖啡的价格,实在不划算,而我每天两到三杯的频次,从经济角度放弃。
便开始尝试京东上吉意欧的挂耳咖啡,据说味道比速溶好太多,至少也是咖啡粉泡出来的。甚至后续我拿着别人送的好几包咖啡粉,买了许多挂耳纸包,自己在家或单位DIY挂耳咖啡。但实际上计算时间成本,包括滤泡咖啡的实质,仍然很难喝到那种咖啡馆现磨咖啡的香醇,最后放弃(现在有时还会在单位的开水间,见到有人放在净水器制作这种咖啡)。
再后面便是尝试各种速溶咖啡,有喜欢的,有感觉难喝和讨厌的,总体来说,不错的有MAXIM的GOLD系列、雀巢的GOLD系列,还有东南亚的旧街场、益昌老街等各种白咖啡,但喝的最多的,也许还是越南G7咖啡,因为它没有前面提到的那些白咖啡的甜腻,味道很温和,香味恰到好处,入口又不像雀巢的廉价。(这个是京东上的口味盲测结果)
另外价格方面,一袋不到1块,比雀巢便宜,绝对的平民消费,物有所值。不过据说淘宝假货很多,建议在京东自营购买。
这两年,许多人劝自己,咖啡喝多了不好,因为三合一速溶咖啡里还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它是为了保证咖啡口感、延长食品的保持期而产生的副产品,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导致形成血栓。后来,自己便只敢老老实实喝新加坡的猫头鹰(OWL)咖啡了,首先是它承诺的保证不含反式脂肪酸,另外它口味很多,淡奶型、特浓型、低脂肪型等等。不同口味之间,它还会给出Strength、Sweetness和Milkness的指标,方便自己在苦味、甜味和奶味之间选择。
本来只是想随便写个胶囊咖啡机的开箱日记,结果先分享了一下这十年来,自己喝咖啡的体会,因为自己的业余爱好中--西方艺术史和咖啡,算是坚持学习和研究的了。家里数本咖啡书籍,几乎都被自己翻烂,虽然当代青年四大俗中,有一项就是“每人都想开间咖啡馆”,但因为爱好,去了解它、尝试它,并且享受它,也是件挺美好的事情。它几乎与钱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与生活态度有关,所以我不喜欢那种玩物丧志的说法。
最近跟网友聊天,提到自己现在不太注重衣服的品牌和档次,舒服得体即可。网友的回答是:那天,我全身穿着迪卡侬站在镜子面前,突然长叹一声,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啊!我突然想起得几天前自己写过的,自己生活和工作中,仍然是充满着妥协、中庸和放弃;但不能生如夏花,一辈子只有妥协,那应该也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