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最近很忙,但很多事情却,自己并不能决定,所以只是告诉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尽力了就够。
尤其是很多其他的事情,都在间隙中插空完成,很无序和慌乱,自己并不喜欢这种状态。
于是自己一次次的提醒自己,慢下来。
阅读:
上周五周六几乎两个通宵,大约都是到凌晨三点多左右,看完了袁老师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4-世界史下》,真的很吃惊,居然能在并不太厚的一本书中,讲完了整个一战二战以及世界格局的形成,以及这些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
我想,整个书本条理的清晰,得益于中学历史课本的目录或教学提纲,因为他的这套书籍原本就是课堂讲课或讲座的录音整理,但袁腾飞毫无疑问,沿着提纲讲到了许多问题的本质,我想这才是历史应该教会我们的,让我们去独立思考原因,而不是表面看到的东西。
这两天晚上开始看《Head First 数据分析》,起因是自己学习支持向量机中遇到的大量概率和数学基础问题,但一打开居然就让人欲罢不能,第一次知道了Excel中居然还有个“模拟分析”,能够通过递归自动算出公式的值;也知道了原来数据分析是一本很深的学问,以至于有个“数据分析师”的职业,反省自己之前所做的数据分析,其实是多么的简单和幼稚。
爱好:
《当紫禁城遇见卢浮宫》终于看完了,整整12集的内容,因为是奇异网的在线观看,这次多媒体播放器都不那么方便了,直接用10米HDMI线连接电脑和电视,忍受着面前地板上一堆杂线,终于度过了12个夜晚,当然,还有奶茶、巧克力和薯片:)。
片子从我和娟都记忆深刻的那次展览开始,故宫拿破仑文物展,当时自己还写了一篇博客。而这个记录片制作的缘由也是由它而起。不过纪录片除了开始几集的考古文物气息外,就彻底转变为了艺术的流派发展历程,以及中西方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对应的风格、人物和作品的对比。
对比同时也在间插观看的美国历史频道的希腊神话纪录片《诸神之战》,这部《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的节奏,慢的让我和娟这种业余爱好者恰好能适应,那部《诸神之战》,哪怕娟喝一口水的功夫,就错过一段故事或讲述了。
从巴洛克到洛可可,纪录片里描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宋末元初和新古典主义时期,中国的赵孟頫,法国的普桑、安格尔和大卫,都在学习前人的经典艺术和文化,既是致敬,也是推崇和发扬。
而浪漫主义的典范德拉克罗瓦,以及中国的徐渭(文长)都在用笔墨展现自己的激情和理想。
最终的写实主义,柯罗和徐悲鸿,将各自的文化引向了后续发展的方向。
很喜欢这样系统而对比风格的片子,也让我和娟把整个世界艺术的发展梳理了一遍,而且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比较,也对文化这种东西,有了更深刻的含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