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第一个艺术展-《拉斐尔的艺术》

一、缘起

虽然已是2021,但毕竟还是一月底,大家还沉浸在春节前最后几天的状态和气氛里,这段时间因为疫情的反复,老家是回不去了,我们得在北京度过15年来的第二个在首都的春节(第一个是孩子出生那年)。

每个周末还是会出去走走,但一个是担心个人感染的风险,毕竟人多聚众的地方不太敢去;另一个担心是万一一不小心撞入了高中风险区,也会给后面的生活工作带来麻烦。除了周一到周五的上班加班,每周几次的健身房跑步,眼睁睁的看着我们的生活,已经变成了乏味的生存。于是这个在世纪坛展览馆早就开始的展览,仿佛成了生活的一种救赎,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总还得有点诗与远方。

入口处的展牌

提前在电视上看了CCTV的艺术纪录片《艺术的天才-拉斐尔》,但节奏太慢,40分钟几乎是和娟硬撑着看完的。世纪坛展览馆网上预约比较方便,公众号提前一天居然空余人数还挺多,便在周日上午跟娟一起过去了。

二、展览前言

这次展览跟世纪坛之前举办的几次光影展差不多,就是没有真实的作品原件,而用了收藏级数字采集和制作还原技术,把各个博物馆中共36幅代表作品,按照拉斐尔的生平和创作特点,分类放在了一起。正因为这些作品来自不同的国家、地点和收藏博物馆,所以这个展览还有个名字–拉斐尔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因为我们很难在其他地方一次性看到这么多的作品。

入口

谈起拉斐尔,我们大多数人知道他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知道他画过不少的圣母子像,稍稍知道的多一点的,可能就是他的画作鲜艳、柔美,再深入一点的,基本上就没有了。

他一生只活了短短37岁,所以想要了解清楚他的生平非常简单,1483年出生于意大利乌尔比诺,7岁母亲去世,11岁父亲去世,13岁师从佩鲁吉诺,21岁开始在佛罗伦萨崭露头角,25岁开始前往罗马度过了人生最辉煌的时光,37岁生日那天突然发烧病逝。

如果这些还嫌多,一句话总结:拉斐尔出生于1483年(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前21年呆在出生地乌尔比诺,21岁开始在佛罗伦萨呆了4年,25岁开始在罗马呆了12年,然后病逝。而从佛罗伦萨到罗马,也正是后期文艺复兴发展转移的路线。

简单而辉煌的三段人升

三、复兴三杰情况

拉斐尔比达芬奇小31岁,比米开朗琪罗小8岁。最终达芬奇活了67岁,米开朗琪罗89岁,拉斐尔却只活了短短37岁。正如这次展览的前言所说,达芬奇艺术深沉、含蓄,富有哲理,充满智慧,如那副《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博大、雄壮、富有激情、充满力量,例如《大卫》雕塑和《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而拉斐尔的艺术,则代表着优雅、和谐、高度的完美,细腻的色彩和优美的造型体现了理想美,他也被称为“古典主义”的代表。虽然达芬奇和拉斐尔都画过圣母像,但达芬奇喜欢研究工程学、解剖学,甚至发明晕涂法来表现明暗光线的对比,算是理性的代表;而拉斐尔充满丰富的情感,属于感性的代表,因为他早年失去了挚爱的母亲,所以他在圣母像中更多表达了女性的温馨和柔情,那种圣母子之间的感情流露,把文艺复兴的以人为本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米开朗琪罗作为雕塑家,他的绘画有如他的雕塑,肌肉感很强,也表现了宗教信仰的力量。拉斐尔博采众长,学习了达芬奇的构图,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古典主义风格,

达芬奇的圣母,晕涂法非常明显
拉斐尔的圣母子,能感受到爱和温馨
米开朗琪罗的壁画的力量感

四、展览情况

虽然没有真迹到场,但这也是自己第一次见识到了收藏级印刷技术的厉害之处,而且不知画作的布展是如何实现,每一幅作品的布光非常完美,确切地说就是该黑的地方黑,该白的地方白,而不是黑色的地方也透出光亮那种。

每幅画作非常精美清晰

所有的展品是按照真实的作品大小布置,不用担心观感跟真实画作有什么不同,唯一的可惜是,无法从近处看到画家的笔触,毕竟是印刷品,但考虑到拉斐尔不像梵高,很少会有那种颇为浪费油墨的厚重感,相反,肖像画上衣服蕾丝的细节和花纹,用这种高清印刷的方法,非常精细,栩栩如生,感觉相当不错。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21岁前的乌尔比诺部分,佛罗伦萨的4年部分,以及在罗马的12年部分。

第一个阶段一定要提的,是拉斐尔和他老师佩鲁吉诺同一个作品主题的对比。左边是拉斐尔的,右边是佩鲁吉诺的。简单的几个区别是,拉斐尔的画作拉开了教堂与人群的距离,提高了空间纵深感;加深了地面印花的颜色对比;改变了人群的衣服颜色,与地面印花颜色近似,更加和谐;更改了人物的构图划分,更有层次感;至于人物的表现,那自然是拉斐尔的强项,人物表情和姿态更加富有感情以及人性的魅力。

这是触摸屏上的对比说明
这是挂画的拍照,非常清晰

第二阶段是各种圣母子画像和个人肖像。

这位是拉斐尔的恋人,可惜并没有在一起

第三阶段是一些教堂巨幅壁画,这种感觉就跟米开朗琪罗的风格尤其相似了。当然也少不了一些重要宗教人物和权势人物的肖像画,这应该是拉斐尔在个人肖像画上的最高水平了。

这幅画尤为明显,除了传神和生动,还需要体现出人物的社会文化地位

五、观展感受

展厅还是有不少讲解的人群,我不确定是一些团体自己组织的,还是博物馆的免费义务讲解,也不方便蹭听。而且因为疫情,不能大规模扎堆,所以只能零散着四处看看,好在二维码讲解做的不错,所以三个阶段下来,还是能学到不少东西。而自己最开心的是,度过了两个小时平静、美好而简单的时光。

这幅拉斐尔离世前一年的画像,左边这位便是拉斐尔,有时候我会想,不知他这么早离开,是好事还是坏事,毕竟他在文艺复兴中开启了古典主义的新时代,不管是后面的巴洛克艺术,还是1848年英国兴起的前拉斐尔画派,大家都在怀念拉斐尔作品中的典雅、色彩和丰富的情感。

我想,这也是自己现在喜欢拉斐尔的原因,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不管生活工作如何继续,我们仍要有激情去追求人格的典雅和人生的色彩–带着丰富的情感和人性的光辉

-周叶,2021年1月31日,星期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