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2016年新年还差四天的时候,看完了《Poor Dad, Rich Dad》,大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夹杂着单位出差、项目验收等工作,个人情绪一直绷紧着,感觉压力有些大,我甚至把它作为睡前催眠读物,可惜临近项目验收时,却经常是大半夜的越看越清醒,自己也生生着急起来。
但不管怎样,最终还是看完了,而且对自己而言,相比起那些英文小说的消遣,它至少还影响了一些自己。它是一本出版了很久的过时畅销书,书里讲述的一切,在国内通胀严重的情况下也不一定适用,但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唤醒自己几乎从没有在意过的财商,英文叫financial intelligence。作为财务和经济相关知识的门外汉,第一次知道了两个著名的财务表,一个是profit and loss statement, 损益表,包括 income 和expense ;一个是balance sheet, 决算表,包括assets 和liabilities。最后一个单词我居然以前只知道它是可靠性,没有想到还有负债的意思。
书中用了作者两个爸爸的思维和想法对比,来描述了富爸爸给他上的六堂财商课。其实之前自己一直觉得奇怪,什么叫两个爸爸,还一个穷,一个富,这次算是搞清楚了,作者自己的爸爸是高学历、低收入或中等收入,且对财务经济不感兴趣的人,而另一个爸爸,是作者好朋友Mike的爸爸,那是一位有钱且喜欢理财和教育他人的人,认为学校教育几乎不会教你什么挣钱的本事,最多能让你挣到工资,却无法摆脱财务的困境,用作者的话说,叫做无法摆脱rat race。
这样,作者在富爸爸那里学到的六堂财经课,让作者成功的在47岁的时候,赚了一堆钱,买了一堆房子,并且带着财务自由的雅号退休了。
这六堂课自己简单总结一下。
一、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简单说,就是让自己的资产主动为自己挣钱,哪怕自己不在那里,它也能送钱给你,例如弄了一堆房子出租,例如你入股开了个餐饮店等等。而大多数穷人和中产阶级,只能拿着点工资,然后一辈子陷入财务窘境中,因为你赚的越多,你会发现开销越大,永远缺钱……自己觉得说的也太惨了。
二、为什么要学习财经知识。就是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这两张表的概念,穷人的现金流是存不住钱,就是木有资产,负债还大;富人则是资产多,负债少。简单来说,财务基础就是这两张表和表之间的现金流而已。嗯,就这样子。说的我突然想存钱了,也许这是这本书对自己最大的警示(汗!)。
三、关注自己的事业。这里所谓的事业,不是你在单位工作的那个事业,而是你自己当老板的事业。换言之,要么自己当老板开公司赚钱,要么积累尽可能多的实际资产。实际资产包括:不需要你出面就能运行的事业,股票,债券,公共基金,为你产生收入的实体资产,版权手稿专利等知识资产,其他任何有价值、能产生收入的东西。
四、税收的历史和公司的能量。讲了税收对穷人和中产阶级来说,认为是用来压制富人的手段,而实际上,富人早就找到了避开税收的方法,那就是开公司。这里遇到了财商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计算和会计的能力,二是投资的能力,三是理解市场的能力,四是了解财务相关法律的能力。里面说了一堆开公司的好处,反正建议要想挣钱,就得开公司了。
五、富人发明金钱。主要是要看重和发掘一些事物的潜力,找准潜力股,这就是你能发掘钱生钱的机会和地方。再次提到了,财商包括四点技术能力,一是财经知识,二是投资策略,三是市场供需,四是法律法规,跟上一节课提到的一致。
六、工作为了学习和提高,而不是为了钱。投资学习财经知识,自己不行找职业经纪人,学习不行参加学习班,尤其是作者办的这种班,还有,多买作者的书,玩作者开发的财经桌面游戏,虽然贵,但值得拥有。
总体来说,书中提出了一种观点,就是你永远不能靠拿工资或给别人打工实现财务自由,要么开公司,要么搞到一堆能为你挣钱的实体资产。可惜啊,这本2001年出版的书,自己晚看了10年,否则自己肯定有冲动踏上借钱买房的不归路。
单词方面,那个liability就不说了,其他的doodad便宜货,portfolio文件夹、资产证券组合, escrow 第三方契约、支付宝(汗),总体来说生词很少,但读起来类似心灵鸡汤的语句太多,来回说,什么穷人认为什么什么,富人却认为什么什么的,所以每一章脱水后东西并不太多。
下一本看《who moves my cheese》(凑数嫌疑),实际上已经间插着看完大半了,希望能完成年度12本的目标。
看过必回,人品超好!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