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2,读书,15年读书笔记11-《八卦艺术史》暨作者见面会

DSC00004_副本

忆空间讲座现场

最早是在新浪微博上看到的,一个叫做@艺术圈的公众账号,每周会发一些艺术史的八卦,例如茜茜公主的故事、英剧《唐顿庄园》中背景绘画作品的含义等,所以自己经常在临近凌晨12点,睡眼朦胧,准备随处翻些微博入睡,突然发现她更新的一个图片长微博,便顿时清醒了起来,必定畅快淋漓的看完才能满足的入睡。同样的还有顾爷,他的那本《小顾聊绘画II》,且等再提。

通常艺术圈的微博是由两个人在运营或编写,一个叫做祺四,一个叫做XO(她们称作叉圆),都是两个挺漂亮的年轻女孩。祺四因为这本《八卦艺术史》了解的多些,一个加拿大大学本科毕业并被选送至英国进修,再去荷兰读完艺术与文学方向的硕士,最后读完艺术史的女博士。其间一次在国家博物馆有个绘画展,她还张罗着去做了几次义务讲解,可惜自己虽然当时也前往,但国家博物馆门前的长时间排队,让自己遗憾错过她的安排。

这次在义务讲解员朋朋开张的忆空间阅读体验馆里,参加了作者祺四的读者见面签售会,并听她作“什么是艺术史”的讲座。

上午还在跟父亲在五环外的家中忙着组装床架,灰头垢面、汗流浃背,中午却赶回城里,匆忙吃了碗泡面,便跟娟驱车赶往长安街东头参加这场见面会。这种由体力劳动者向艺术欣赏者瞬时的转变,感觉奇怪,尤其在自己连脸都没来得及洗的时候。但对自己而言,更多的是希望能听一下,一位专业的艺术史博士,告诉自己什么是艺术史,或者她对艺术的感受和心得,让自己有些收获,而不是单纯的签名售书,毕竟,自己没有偶像情结,一些书籍扉页的作者亲笔签名,更像是给自己喜爱的书附上一种注解或纪念。

但到了现场,看到的却是一位年轻的女孩,长的很漂亮,披着长发,一个人把头陷在大大的苹果手机屏幕中(反面是同样大大的橡胶卡通手机套),偶尔会抬头跟座位席中前来的某位熟人一个惊喜的眼神,然后继续听着手机的朋友圈留言。这让我有些奇怪,因为印象中的签名售书或文化讲座,主讲者通常会以微笑着用目光环扫席下,并善意的打着些招呼。而这里,看到的却是一个几乎无视观者席的女孩子,且注意力大部分黏在手机上。

DSC00010_副本

有些紧张的女孩

自己更多的,仿佛看到的是她的紧张和不适应,因为从讲座开始,我就发现了她话语的一些秩序问题和小动作,例如来回切换PPT的页面,来寻找她要提及的某幅绘画;或者不留神跳过要讲的某部分内容然后回头再补;还有PPT翻页遥控器的不灵敏、话筒偶尔失效等时刻她的反应。也许这些事情反过来加剧了她的紧张,但自己还是有些不敢相信,毕竟她应该做过很多次这种讲座,也应该见识过人多的场景,作为能写下许多辛辣点评的女汉子般的作者,不应该表现的如此失措。

后来我才知道,她看手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主要的解说文字都在手机上,所以她会经常在幻灯片与手机屏幕上进行焦点切换,这点来说,我倒更倾向于采用备注播放或直接打印成文本纸张的方式。在她讲起一些绘画背后的故事时,才能看出她写这本书时体现的气质或风格。例如讲故事时会说who knows、who cares这种口头禅,经常会脱口说出好几句英文,或者说bla bla bla这种网络化的语言。

但从不断的前后PPT翻页和跳转过程中,还是觉得这次的讲座,有些零散仓促,尤其在PPT的编辑模式下,甚至还看到了“单击此处添加标题”这种背景字样。以至于最后听完讲座,跟娟总结这次的收获时,我们知道了两点事情:一、艺术史是艺术的历史,历史才是关键字,而不是艺术;二、通过了解艺术背后的历史来学艺术,才能够更好的了解艺术。但总体而言,我觉得她还是有些低估了目前国内尤其是北京这种城市,许多业余爱好者对艺术的了解程度,例如她在报告中举例的那副阿尔玛·苔德玛的《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她的本意是让大家了解绘画里真实的故事,可能与表面看到的不同,但其实这幅绘画作品,在2008年世纪坛“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收藏雕塑、绘画展”中就来过北京,相信看过两次西蒙基金作品展的人,都会非常熟悉这幅绘画。

最终的签名环节,我是第二位,作为一位中年男性读者,排在几乎都是年轻女性的队伍前头,着实有些不安,不过至少不像多年前的一次张靓颖的唱片签售会,排队站了几分钟落荒而逃。

DSC00013_副本

这是忆空间门口的活动海报

再来简单说几句这本《八卦艺术史》的读后感,它的印刷非常精美,全彩,翻页也非常棒,可以完全摊开,是一本非常好玩的书,看起来相对轻松(这里的相对,是指每个章节相比《小顾聊绘画》,稍稍长了些)。至于故事内容,包括茜茜公主的一生、美剧《波吉亚家族》里波吉亚教皇情妇的家族故事、美剧《唐顿庄园》里的一些艺术作品的故事,不过整本书涉猎很广,有和希腊神话有关的(宙斯和赫尔米斯的包西丝和费莱蒙的故事),有和圣经有关的(参孙和狄丽拉),有与艺术家相关的(卡拉瓦乔、贝尼尼),甚至还有与文学有关的(关于莎士比亚和拜伦)。

所以挺适合当做睡前读物,里面蓝色字体的点评,很好玩,也充满了女性独立主义者的语气,例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努力永远比不上美貌”、“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有个富贵亲戚”、“人生如戏,你们只不过没她演得好罢了”。这些点评都成为了每篇文章中的亮点,也是自己最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QQ图片20150719174944_副本

里面的蓝色点评是亮点

自己在微博上几乎看完了她们的每一篇长图片微薄,所以读书的时候,难免有些心不在蔫,也来来回回翻过两三遍,却从来没有完整的看完过,所以我想,这也许是因为里面“干货”比较多的原因吧。总体而言,应该是值得推荐的一本书了,期待她的后续的作品,只要出来,一定会第一时间买了。

QQ图片20150719174938_副本

我是骄傲的签名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